為什么給亡人做超度會讓生者更幸福?

超度是道教宮觀經(jīng)常做的法事。傳統(tǒng)的叫法是“黃箓齋”,或者是煉度道場。黃箓是登記仙人名字的籍簿,黃箓齋的意思就是使亡人度為仙人。

《上清靈寶大法》云:“黃箓者,開度億曾萬祖,先亡后化,處在三涂,沉淪萬劫,超凌地獄,離苦升天,救拔幽魂,最為第一。

”其主要功用,在于使亡者受煉,得到新生。

在道教而言,超度就是把還沉淪在陰間的亡魂或者還滯留在人間的亡魂救拔出來,然后通過神仙接引,希望亡魂早日登東方青華極樂世界。

在道教超度科儀中,通常供奉的主神為太乙救苦天尊。

這正常之“性”是昭然存在在天地之間的,這個“性”是人人都具備的,本來圓滿的。智者不多余,愚者不缺乏,既不是生者才有,也不是人死了就消失了。
只是因它會如影隨形的被業(yè)力所牽累,所以不能解脫,要是覺悟這些真理,輪回立即就停止了。

《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(jīng)》云:若人本命之日,依此燒醮了足,別無少欠,即得見世安樂,出入通達,吉無不利,所愿如心,自有本命星官,常隨蔭佑,使保天年。
過世之時,不失人身,得生富貴,文武星臨,財星祿星,五福照耀,身命胎宮,安樂長壽,不值惡緣。
雖然如此,“而吾一性之真,自然與天地同存,亙浩劫不壞矣”,在這樣的過程里,人們天然具有的超越欲望和不實的本來“一真之性”。
仍然是與天地自然同在的,亙古以來絲毫不會損壞。
所以,在為眾生開示的過程里,也會援引《清靜經(jīng)》:
“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,人心好靜而欲牽之。能遣其欲,而心自靜。澄其心,而神自清”和“內(nèi)觀其心,心無其心。
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。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。三者既悟,惟見于空。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。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。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。寂無所寂”。
指出眾生放棄本來圓滿的“真實”迷惑地追逐“妄幻”,沉溺感官的快樂下,墮落業(yè)力的輪回里。
《靈寶領(lǐng)教濟度金書》:“眾生耽著幻塵,淪浹肌骨,棄真就偽,舍實趨華。如蛾赴燈,如蟻旋磨,置身荊棘叢中,自謂樂意,罔念回頭,業(yè)力所牽,終歸淪墜”。
隨后,又開示眾生如何去妄歸真。圣賢們也會依據(jù)戒律,防止這樣的傾向,不能墮落邪道,要走正道,洗滌氣質(zhì)之情,返回天地之性。雖然這些戒律的條目多得像星星一樣,但是最先要授九真妙戒。
《靈寶領(lǐng)教濟度金書》:“蕊笈瑯函,金科玉律,具嚴(yán)戒法,條目星羅。今者壇列虛皇,齋崇靈寶,按科宣演,惟當(dāng)以九真妙戒為先”。
在煉度結(jié)束后,授戒、傳符之前也會舉行普度的教化。念智慧頌后,接著開始說教。
首先,向眾生開示宇宙的產(chǎn)生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:道產(chǎn)生一,一分為三,三就是天、人、地。人是“合三而成一”的,這里的三就是精、炁、神。
《靈寶領(lǐng)教濟度金書》:“道生一而分三,曰天曰人曰地,人合三而成一,惟精惟炁惟神。”
人活著的時候,神能主宰炁和形體。人死亡的時候,形體隨著炁的滅散而亡,神退出形炁,退散虛空。
《靈寶領(lǐng)教濟度金書》:“其生也炁與形會,神入而主宰。其死也形逐炁亡,神出而退虛空”。
神在人中的時候,接受物質(zhì)的誘惑而作業(yè)因,一點也不受損害。但是因為受到業(yè)因的影響,輪回六道,神本來是明顯的,只是暫時在昏昧的狀態(tài)。
要超越善與惡。人需要超越善、惡的二邊對待,覺悟元神本來清凈、光明,各種塵染本來也不存在,所以業(yè)報的主體是虛妄墮落的主體,本性自然虛空,業(yè)報的本性也自然虛空。
我們通過超度,可以消除業(yè)障,化解冤親債主的不良信息,使亡靈得以往生東方長樂世界,讓生者獲得安寧、安定,進而提升自己的現(xiàn)世福報。

我們也可以通過替現(xiàn)世親人超度他們的冤親債主,來為親人消除業(yè)障,化解冤親債主的干擾,獲得身體健康、事事順利等現(xiàn)世福報。

太原市觀音堂長期為亡人,嬰靈進行超度,如果有需要,可以咨詢?nèi)虻篱L,微信gufeng680

image

?

? 版權(quán)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0 分享
評論 搶沙發(fā)
頭像
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!
提交
頭像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

    暫無評論內(nèi)容